成都
这座桥火了
五岔子大桥!
朋友圈、抖音、微博等
各大社交平台上
高频次亮相!

那么
这座新晋“网红桥”是如何诞生的呢?

记者独家采访了五岔子大桥桥梁负责建筑师——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创意总监、设计五院规划设计总监吕锐,以及负责该桥钢结构制作与安装的施工单位,揭秘“网红”诞生之路。

设计师揭秘——
创意设计的天马行空
+方案落地的高质量把控
让网红桥诞生

这座被大家追捧的“网红桥”名为五岔子大桥,是连接中和和高新两个板块的重要人行桥梁。

桥体被上下分为主桥和副桥,主桥在上,坡度适宜,是连接两岸绿道可供自行车顺利通过的桥体;副桥在下,有观河的环绕式剧院台阶,为成都市民提供别样的停留体验。

与普通的桥梁相比,造型的独特感,是这座桥的最大亮点与特点。

将一张纸条的一侧旋转180°后与另一侧相连,可以形成一个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“无限之环”,即“莫比乌斯环”。自19世纪德国数学家、天文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·李斯丁发现此概念后,许多艺术创作将其“收入囊中”。而将这一创意用来建造桥梁,就诞生了国内首座“莫比乌斯环”式异形拱桥——成都五岔子大桥。
摄影 白熙

这组大片的创作者——设计师白熙表示,因为目前大家对桥梁的常规拍摄已经太多,“天上飞的、路上跑的、水面倒影的,各个角度都拍完了”,所以他独辟蹊径,通过拍摄后的二次创作,用另外一种手法来突出表现桥梁的现代感与科技感。

“这个创意诞生于2015年,是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的智慧集成成果。”吕锐表示,当时,设计团队觉得要在一座桥上展现高新区未来的无限可能性,就必须勇于创新打破桎梏,经过和德国顾问团队的模型推敲,将这个概念完整地落实到了整个桥体的设计上。

“难得的是,从概念诞生,到最后实施,从始至终就是这一个概念,没有调整过。”吕锐说道。

这个方案当时就是征集方案中的第一名。“甲方很喜欢这个概念,但不论是施工技术,还是包括全流程的质量管控,个人觉得挑战与难度都大。”吕锐表示。这个项目践行了建筑师负责制,这意味着吕锐对后续施工的落地乃至每一个细节都要负责。
而他告诉记者,质量的把控不仅是办公室的数据校验,还是在工地上蹲出来的。“我还记得在实施过程中,我和设计单位、施工方的相关负责人,一起去加工厂,对桥体的每一个钢箱梁结构,一共4万多个钢板,全部逐一进行现场核实和检验。”
对于其他桥上的建材,大家也是精益求精,优中选优。以最简单的铺地为例,当时设计团队选择了三种彩色沥青的对比方案,放到施工单位食堂门口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实测,最终优中选优,确定了使用哪款。栏杆和雨棚等景观细节,也是在现场改了一次又一次;灯光方案也一遍一遍地改,直到觉得效果达标为止。
施工方揭秘——
将完美的设计方案变为现实,需要施工单位的“能工巧匠”们用自己的智慧,攻坚克难,巧手施作。
毫厘之间
4000块全异钢板成就四维想象
“莫比乌斯环”最直观的形象就是无穷大符号“∞”,和此符号一样,五岔子大桥的上下两缘从成都高新区的锦江一侧延伸,在距离水面最高处交会,又再次分散抵达对岸,远远望去,如龙蛇腾跃。
这座异形大桥逶迤蜿蜒的诀窍,就在于4000块截面、弧度、重量与形状各异的钢板。
据来自中国五冶的大桥技术负责人王璞介绍,该桥的每一段钢箱拱均为空间异形曲面结构,每一块弧形封板钢板的厚度仅为6毫米,加工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。
在五冶钢构的西河基地,大桥的每一块原始钢板都由根据电脑建模和图纸深化出来的“立柱群”支撑,让立柱的高差与设计弧度完美匹配。
五岔子大桥在设计之初就“苛求”光影与造型的和谐统一。而要在夜间照明中“流光溢彩”,项目团队的施工和焊接工艺就要再创新高。
为了规避桥梁建设中常见的焊缝和粗糙磨痕,中国五冶项目施工团队创新性提出“三重打磨”工艺,并针对滩涂安装的局限性,发明了大异型构件安装组合式支撑体系及使用方法——提前建立空间坐标系进行精准测量,再以累积连续预拼装与计算机辅助预拼装相结合,极大提高了吊装精度及拼接效果。

同时,项目团队还使用了0.8毫米的细焊丝进行焊接,减少热输入,提升焊接精度。
在精细化的“无痕”施工下,五岔子桥“娉婷袅娜”立于锦江之上,远近高低各有风情。
而且作为重要工序的焊接,在五岔子大桥上也是“与众不同”——焊接作业并非在钢箱梁之外开展,而是在它的里面。
这意味着在现场从事焊接工作的工人,都必须承受住50℃以上的高温与闷热,直至完成两片钢箱梁之间的焊接。